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舊PE與預估PE與本益比之關係

許多SN使用者常常問筆者一個問題-「舊PE與預估PE」是什麼意思?

以本益比的角度來看,本益比=股價/全年度EPS。

隨著財報的出爐,本益比也就隨之改變。SN把財報一年的EPS切割成四季,意即本季EPS+前一季EPS+前二季EPS+前三季EPS=全年EPS。以台積電昨日(8/19)公佈的半年報來說,台積電第二季更新後的全年度EPS=1.14+0.5+0.06+0.95=2.65元,本益比(PE)=57.4(8/19收盤價)/2.65=21.66(參考下圖資料)。

而第一季時全年度EPS=1.12+1.14+0.5+0.06=2.82元,舊PE=57.4/2.82=20.35。若以各季本益比的推移情形來看,股價確實是變貴了。同理來說下一季台積電若要抬高股價,則第三季EPS要超過1.14元才有機會。

至於預估PE則是將第二季單季的EPS透過預估來測得,由於是排除業外成份,單季實際的EPS要超過單季預估的EPS,必須透過兩種可能,第一為業外淨利,第二為單季營益率成長。在上例中,預估的PE為29.71,遠高於實際的PE,主因來自於單季營益率的的增幅,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復甦是有帶動的效果。

結論: 舊PE與PE的落差可以看出股價是否值得長線投資,而預估PE與PE之間的落差則可以看出本季獲利是否仍有指望,如果是營益率成長貢獻大過於業外成長的貢獻,表示本業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投資首重價值評價,顯然台積電目前的股價已碰觸到一年來的高點,短期間獲利仍無法使得股價形成低估,短期間買盤不濟之下,股價難以創新高,故SN的觀點對於台積電還是傾向於退場觀望。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重要訊息:SN使用注意要項

致SN用戶~

8月份為所有上市櫃公司半年報的公佈期間,至8/12為止公佈半年報公司已達29家,也就是說半年報將以每日不定期時間發佈。

為了緊盯財報的公布,SN工作小組每日追蹤四次,所以如果您不想錯失任何一個半年報即時公布的機會,可以每日早上登入SN查看昨日財報公布結果。

另外在解讀財報方面,小弟已撰寫『指標實務詮釋系列』十六篇文章,請您仔細閱讀,若一次無法融會貫通可以重頭再看一次,『指標實務詮釋系列』內容與SN設計結構具有高度相關性,閱讀中可以搭配SN實作來了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日公佈的半年報公司中,以佳能(8/6)及台表科表(8/12)現較為突出,近日股價表現立即反應財報效應,可見其基本面受市場重視之程度。

總體經濟方面在8月份呈現持續復甦的效應,大盤欲小不易,逢7000點以下皆為佈局良機。

如果您忘記了密碼,請回覆此處資訊,本格將為您優先處理。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經濟領先及同時指標-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談到了總體經濟,諸多指標中最能反應現在和未來的而且是眾多指標中的第一手資料,那就非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莫屬。

這個指標是美國供應鏈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每月第一周的第一個營業日公布的總體經濟指標,該指數的編製主要是由製造業商業調查委員會彙整全國採購和供應主管的問卷答覆數據,問卷範圍含蓋了新訂單,訂單,新出口訂單,進口,生產,供應商交貨,庫存,客戶的庫存,就業和價格。

七月份的指數成份一覽表如下

在上表中,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較6月份上升了4.1%,若細究其成份,可以發現,整體供應連的變化來自於下游客戶庫存的嚴重不足(太低),導致了採購和生產面都必須加快腳步的現象,而且就業現象也受此激勵而回溫。在出口方面的指數變化也優於進口變化(指數高於50表示擴張),致於下游客戶為什麼發生庫存嚴重不足呢?可以思考兩大方向,第一為消費者信心大增,使得買氣回籠,第二為單純的下游客戶庫存未達安全基準。所以要證明這一點究竟為何,則可以等待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二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來驗證。

不過當PMI出現回升時,表示整個供應鏈已在「活動」的階段,對投資人的意義則是多頭,與其在乎景氣是否回升到擴張階段,倒不如掌握此一資訊做好「危機入市」要來得實在。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16.小散戶也能構築千萬退休夢

最近一個月內,報紙刋出,「台北市購屋需23年不吃不喝」。外縣市移入台北縣市的人口,也就是從大學、研究所、就業都選擇台北市的莘莘學子們,都得面臨「是否在台北市購屋」的問題。

一旦購屋之後,後續還有學童教育,生活品質必須兼顧等開銷問題,更何況退休之後還有自己的下半輩子要繼續的問題。

以在台工作30年退休,平均薪資仍難達3千萬台幣,表示一般上班族有必要在薪資之外籌備一筆退休金。若以購屋1500萬預算,扶養二位小孩(約2000萬),生活品質兼顧500萬來算,約4000萬,故薪資之外至少得補足1千萬的落差,否則以上模型便須重新規劃。

若您欲以投資理財來補足上述差額,實現方法就必須審慎觀察。有人選擇股債市,有人選擇基金,有人則以期貨及選擇權等避險工具,有人選擇外滙套利,有人選擇保險產品,有人選擇省吃儉用。不管您用那一種方式,重要的是您必須了解每一項投資工具的內容,別忘了08年連動債的教訓。另外也別忘了,每一項工具背後都有其風險,必須完全了解每項工具的特性才有機會享受到投資正報酬。

筆者認為好的投資工具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機會多。
2.風險可被掌握。
3.時機可被預測。
4.可以操之在己。
5.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神。

以上述提及的投資工具,能滿足「機會多」的條件以「股債市」為最。而「風險面」則各有優劣需逐一了解,「時機面」條件「股市及股市型指數基金」、「債市」、「開放型基金」、「外滙套利」屬於相同範疇,運用大環境經濟成長的動能便能預測。「操之在己」的條件則以「省吃儉用」最能表達此一精神。最後在「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神」我想只有交給專業經理人才有機會實現,故「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

筆者最後仍選擇「股市及股市型指數基金」做為首選工具,主因是機會最多,時機可被預測,同時可以操之在已,不必天天盯盤,唯必須提升自己的投資知識,並建構一套實體投資工具,才能降低風險和不必要的時間和精神的付出。

如果您目前仍無法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及避險模式,而且必須花費過多時間和精神,建議您,還是挑選其它工具從事投資。

筆者考量投資的主要成本在於創造複利的「時間長度」,複利加上「機會多」,實現投資報酬的機會才能變大。散戶資金極為有限,必須透過滾雪球方式,才能增加效益。

用知識降低風險只是第一步,能善用工具實踐計劃減少時間和精神才是必要的投入。

筆者並不期待每年皆能達成100%的投資報酬率,但是掌握最保守的機會便能逼近於100%時,這樣的投資模式便占有重要影響力。

以三年前20萬,三年後變成150萬來看,再三年後便有機會達到1000萬的目標。故六年便能完成千萬退休夢,而且附帶獲得豐富的基本面知識,可以選擇出書或者繼續拿一小部份資金從事保守型投資或發展事業第二春,都是因為「操之在己」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