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精華心得分享]資金洪流之流向及成因


資金洪流的源頭
 
由當前全球一年GDP總值高達74兆美元,這74兆美元白話的說法,也就是投入經濟活動的淨利潤,在公司營運上稱為淨利(未稅),在員工身上稱之為稅前薪資(未稅),國家有了GDP,政府就可以對國內抽取龐大的稅收,做為國家的財源。
 
其實全球GDP說穿了就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來源,經濟成長的個別成員,就是公司、工廠、家戶、政府。資金洪流從GDP這個源頭而來,然後繼續前往可以產出GDP的地方而去。找出未來可以產出GDP的行為,就叫做「再投資行為」。
 
但是對資金洪流來說,「再投資行為」只能視為一種選項。因為經濟成長有時加速、有時減速、有時停止、有時加速衰退、有時衰退減緩。為了這些變化,「避險行為」和「套利行為」就躍升為過渡時期的流入選項。
 
資金洪流的流向
 
當經濟成長加速確立,則資金的需求方(或稱企業主)透過股票發行/發債募集資金,資金洪流的去向必為「再投資」或稱長期投資,也就是投入在固定資產及廠房設備等生財器具。一旦遭遇經濟成長自然減速,則減少「再投資行為」,並規劃「避險行為」。
 
就資金的供給方的資金停駐的現象來論,經濟成長時,以股票為積極型資金的大宗,主因創造GDP的源頭就在公司及其工廠。公司債則為此時期公司的附產品,也因此成為了保守型資金的去處。此時期的貨幣持有形式,大多為經濟快速成長地區的貨幣,而近二十年中,在全球經濟成長階段,經濟成長速度為開發中國家取勝,故造就開發中國家幣值因股票投資需求而呈現增值上漲格局;不僅如此,經濟成長所需的原物料,也因公司及其工廠的出貨需求高漲,亦呈現墊高式上漲格局,而形成所謂的「通貨膨脹」,簡稱「通膨」。通膨也引發了經濟成長的附產品,就是抗通膨的保值產品,如黃金,房地產。而貨幣政策,也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干預,造成市場資金供應熱度頓時減緩。
 
此外,許多經濟成長現象,都只是暫時性的,這是因為經濟成長源自於全體人類的需求,壓抑需求的方法,除了價格高漲(停滯性通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需求已經滿足了。因此,不論是投資人對經濟的觀察,或企業家對前景的預測,抑或政府為緩和經濟成長/衰退的過度發展。再再都是以「經濟」為核心標的。
 
一旦全球利率逐漸走升之際,經濟成長不再,全球投資事業退潮,資金洪流自有一套大撤退的方案,最明顯的做為就是抛售過度投資的原物料、股票、債券,或暫時轉為「避險行為」和「套利行為」,或賣出期貨/反向ETF,以平損衡失。或買進空方選擇權組合以賺取價差。待出清投資標的後,再轉進滙率風險較低的貨幣(美元)持有形態,以待天時。而此時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速度,又由高於已開發國家,轉為低於已開發國家,故造就一些人去樓空的鬼城現象。如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的度拜和越南。
 
日元-避險貨幣的成因
 
有別於一般的國際貨幣,日元的利率在全球中屬最低者,正因為如此,也造就日元成為了國際最大的資金借貸市場,既然借貸利率幾近為零,那麼只要日元不升值或持續地貶值,借貸方就沒有歸還資金的急迫性,然而在國際量化寬鬆的環境下(日本自己也推行量化寬鬆),導致日元由78日元兌換1美元,貶值至今110日元兌換1美元,日元的借貸方在此情況下,就更無歸還日元的需求。
 
然而一旦某個大型區域衝突,如中印邊境衝突,歐元倒債,朝鮮引發區戰爭等事件,便會導致資金洪流的短期性避險需求,加上國際最大的資金借貸市場這二大因素,使得日元成為了「避險行為」和「套利行為」的最佳選擇。
 
了解了資金洪流背後的構築成因,就不難順勢理解了資金洪流為何這般來去的現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