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總體經濟基本面判斷之道

由於每月台股各級產業狀況分析(請參考前一篇),筆者會先就前一月份總經之同時指標用淺顯的方式說明,同時也領先於台灣各大研究機構提前發佈景氣對策訊號。不過在之此時,仍有不少格友尚無法理解本篇文章的重要性,故在此進一步說明。

本格所發佈的總經訊息乃是以台灣地區為主,而台灣主要出口地區依次為中國、東協以及美國、歐洲,但是美國以及歐洲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故參考台灣地區之即時總經訊息之外,最重要的訊息則是以美歐為主,而美國目前仍是世界經濟的一哥,故一般投資人若為保險起見,可以在追蹤台灣總體經濟之外,可再對美國之經濟即時指標多加追蹤,相信必然可以對全球經濟多一層有深度的認知。

若大家對於經濟的領先指標時常有錯估的疑惑,則不妨改採同時指標來直接認定總體經濟的現況更為實際。

我們可以想像領先指標是指企業(特別是製造業)接獲下游所下的訂單,例如2009年第一季台灣各大電子廠接獲來自美國下游大廠的訂單等,由於訂單是排定生產排程的依據,也是上游製造廠決定是否安排人員及原物料的基準,故有訂單就能預判接下來一個月可能進入製作排程的產能。故訂單資料(如耐久財訂單每月24日公布前月資料)就是一種領先指標,另外零售的銷售額月增率(每月11-14日公布前月資料)及個人消費支出(每月27日左右公布前月資料)則是指出消費者的實際消費狀況,當消費端出現消費力道時,也表示了景氣有回春的氣息,消費者之信心抽樣調查(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二公布當月資料)也可以佐證這樣的數據是否明確。不過若大家仔細注意,則會發現所謂的領先指標其實很多資料都還是落後的,因為觀察領先指標的同時,市場的焦點大多放在同時指標上,而且股價都常都要等到公布營收有入帳,才會反應在股價上。所以與其過度關心未來經濟的走勢,還不如先將心力放在同時指標上,若確立同時指標是向上走,再來注意領先指標是否向上,就可以更加確立總體經濟之走向。

而什麼是同時指標呢?主要正是製造業相關之數據,包括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每月1日公布前月資料),工業生產指數(每月15日公布前月資料),另外還有躉售存貨等(批發存貨每月10日公布上上月資料),但是就實用性而言,同時指標意指資料必須快速統計,故就僅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以及工業生產指數較符合同時的要件。

在五月份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40.80上升至43.70,而工業生產指數將於15日(明日)公布,而5/13公布之領先指標之零售銷售額月增率則是連二月衰退(3MOM%=-1.3,4MOM= -0.4),仍然是不佳的情況下,表示經濟成長在目前仍然成長,而到了下個月時可能還是不妙的,有待24日的耐久財訂單以及27日的個人消費支出出爐時佐證。

至於落後指標方面,則重要性已能為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所指出,市場人士也多有預知能力和事實的接受能力,故屬於政府的施政改善要項。

以上之總經觀察之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在投資上可以多所助益。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