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月初又到了上市櫃公司公佈營收的時刻,基本面分析的行家都會以營收報表做為財報公布之前的最小分析單位,而且做為確認個股基本面有無出現反轉的判斷依據。如果你認為這項數據隨便看看就好,不是那麼重要,則你可能就要為自己所做的決策付出慘痛的代價。
以開咖啡店為例子好了,假如期初全額投資朋友開了一家咖啡店,花了120萬元(固定資產),另外還準備了一些現金(約當現金),及咖啡豆(存貨),經營了幾個月下來,付了一些租金,水電瓦斯費和薪資(營業費用),經營期間有些客戶不愛付現,而賒了一些費用(應收帳款),如果你沒有拿賺來的錢去投資另一家連鎖店,那業外獲利部分=0,而你2008年2月份結算的營收為10萬元(MOM= -50% ),你會不會緊張呢? 因為你總要煩惱下個月的租金及水電費從那裡來吧。所以與其煩惱還不如了解一下自已到底有沒有虧損或虧損多少錢。
怎麼算呢?
我們乾脆套用股本的觀念來算好了。如果你的咖啡店依上述資本額120萬元未上市每股10元來計算,等於你有12萬股(一百二十張自家股票)。而元月份營收為20萬元,考量固定成本(含薪資,租金及水電費又叫間接成本)平均維持在6萬元上下)和變動成本(水費,咖啡豆,瓦斯等又叫直接成本)的支出之後,營業利益平均維持在30%。如果想要在一年之後攤平120萬元,也就是全年度EPS要達到10元,則每月的EPS至少要賺0.833元,則已知資本額的前提下(不考量物價水準),換算成營收應該是40萬元才及格,並且要維持在6萬元以上(營收損益平衡點的最下限)。
但是就實務面而言,每月投資人只會看到營收結果,很少注意資本額的變化情形,什麼數字才能一眼就知少賺了多少錢,簡單的方法是運用月實質營益率,二月之月實質營益率=(營收*營益率)/資本額 = 10萬*0.3 / 120萬 = 2.5%(當月每股業內之EPS=0.25元),而元月之月實質營益率=5%(當月每股業內之EPS=0.5元),好處是可以了解獲利占股本的比率,以及每股大概賺多少錢。在這個例子中,你就會知道:只要月實質營益率不到10%,則一年之內要回收一個股本(120萬元),都還不是時候。
所以身為投資人的你就不會迷失在本月的月營收成長率(MOM)的迷思之中。若以上條件達成,接下來才是看營收成長的趨勢也就是YOY,如此便能簡單買股,同時輕鬆賣股。
月營收 真的很實用 想必是版大 常久思考後的秘密 :D
回覆刪除你好...可以請教一下簡單的問題..
回覆刪除“營收應該是40萬元“如何去算得的呢? = =
用數學算一下就有答案了,答案很明顯
回覆刪除老師, 您好!
回覆刪除請問: 從上文中得知月實質營益率可視月EPS,故若財報未出爐可將找出該季中每月之月實質營益率突出之個股列入觀察,待財報公布當天加以驗證並決定是否進場,不知我的想法對嗎 ?
Thanks for your reply !
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