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投資而言,面對市場,即是面對預期報酬與未來風險的抉擇。換言之,一個理性投資人,在有能力將所有投資機會,攤在陽光下檢驗時,則同一時間中,他會運用以下公式做為選取標準:
在風險相同的眾多機會中,選取報酬率最大的機會;
同時
在報酬率相同的眾多機會中,選取風險最小的機會。
為了方便後續彙整報告之說明,以下預期報酬及風險為接下來分析報告中所持之觀點。
[預期報酬的觀念定義]
以現行營收估算之[含金量]搭配淨值法與比益比法,估算公司之合理定價,並與現行股價之比較,低估越是嚴重,未來報酬率相對可觀。
[未來風險的觀念與分類]
1.價格風險:
介入市場時,進場價格落在近一年當中市場可接受PB或PE的上下限構成的相對水位,以股價淨值指標或本益指標表示,指標值越低,風險相對為低。2.景氣風險:
以公司經濟成長率觀點衍生之公司景氣位階判斷(1.復甦、2.成長[有利],3.高原、4高姿趨緩[警示],5低姿趨緩、6.衰退[危險],7.蕭條[等待])。
3.規模風險:
(1)
以公司之資本額15億新台幣為臨界規模,及(2)單季營益率/單季毛利率之比率達0.5加以權衡,若資本額不足15億,而單季營益率/單季毛利率可達於0.5,在多頭市場中可視為無規模風險。
為持股期間必須面臨跨月的風險,包括(1)承受來月的淡旺季,及(2)其所延伸出來的[景氣風險]、(3)成本原物料價格不利走勢的風險。
5.長期風險:
意指財務體質與營運績效的延續性,包括(1)經營速率(意指ROA與支付利息之消長)須力求20%以上,(2)營運績效應力求當季ROA達3%同時當季ROE達5%, 及(2)負債比低於50%。
[市場認同的額外報酬風險焦點]
爆發力指標:
包括(1)財報未公布時,營收QOQ達20%或以上。(2)財報公布後,營收MOM達0%或以上。(3)營收當月創新高。(4)各季EPS呈低基期排列,如: -0.3元、0元、0.5元、1元。這些指標雖為市場所認可,但是在筆者多年的持股經驗中,將之歸為助推型指標,亦即標的必須具有高含金量及低中期風險或長期風險,否則此類爆發力指標頂多只是虛指標。
若馬克維茲的假設為真,則套用在真實的投資環境中,其結果又會如何呢?
下表中就上述觀念及筆者決策工具SN近四年中記錄之起漲日基本面資料, 做一次性彙整分析。
具此,筆者將這些SN發現日之共同點以一張表彙整註記。差異點以另一張表彙整註記。而這兩張表內容是一致的。
共同點:
(1)起漲日皆始於財報公布日及營收公布日之後。
(2)[含金量]皆具有大的股價低估幅度。
(3)[景氣風險]景氣位置皆處於復甦或成長位階。
(4)[規模風險]單季營益率/單季毛利率 皆落於0.5附近。
(5)[中期持有風險]來月預估景氣位置皆落在復甦或成長位階。
(6)[長期風險]經營速率皆在0%以上且單季ROA皆在2.19%以上。
差異點:
(1)在[價格風險]中,本益指標(價格風險)高,必須輔以低的長期風險,如:高的經營速率(大於63%);及高的成長爆發力,如當月營收創新高;或低的中期持有風險,如:來月無淡季或當月淡季不淡,成本原料報價走揚等因素,則仍獲市場青睞。
(2) 在[價格風險]中,本益指標(價格風險)低,若攻擊指標之中,爆發力指標有停滯(MOM未能持續走高)以及中期(如來月景氣走勢漸弱,或走出旺月,未來逐漸走弱),股價上漲動能反受脫累。
(3) 在[價格風險]中,本益指標達中度風險,且重要之弱勢指標可被優勢指標蓋過(如本益落差大降8倍,高負債比<->->高ROA和高經營速率,低資本額<->0.5->之BP比), 反易成為最佳選股。
(4) 在[規模風險]中,資本額及BP值皆未達標時,須輔以高的含金量、爆發力(MOM大於0%)及高經營速率,即可蓋過[規模風險]。
結論:
(1)攻擊指標優與防守指標皆優仍是最理想且最具市場效率的選擇。
(2)選股應以共同點注意要項為基本條件或充要條件。
(3)隔月公布數據的結果會帶來提振/壓力,而成為能否延續漲勢的關鍵。
(4)差異點易成為人為判斷疏失,應在事前多加練習,或製做臨場決策手順因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