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有關資金水位相關文章的論述中,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市場必須有資金才能推升物價,而推升物價的背後必須有民生經濟的推波助瀾方能讓資金堆起的物價膨脹不致於泡沫化。
而且能讓資金活水源源不絕地流進國際市場的方法,就是讓『全球經濟』這個資金源頭不要突然乾涸。如此則能形成良性的多頭循環。
意示:
原料購置->企業生產->零售消費->薪資成長─>消費信心提振->重復循環。
縱使在景氣多頭的情況下,政府為了抑制景氣過熱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而在景氣步入擴張階段時(這個階段預計要到2010年第二季才有機會),開始採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如升息或調升存款準備率等),但是景氣必然先行的道理可以得知-政府未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之前,只要景氣持續在回升的軌道上,就是很好的投資時機。
所以,眾多對總體經濟所知無多的投資人,可能會在經濟櫥窗已經連續上漲一個波段之後,開始採行一些獲利了結的動作,甚至還反手做空。對於這樣的對應行動,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所,現階段獲利了結可以歸納為保守做為,而現階段反手做空,反而是一種高度的冒險行為。
從去年2008年5月20日之後及2009年3月以來,筆者對於景氣的追蹤過程,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股市是景氣的即時指標,或者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也是同樣一個道理。
從近日行政院主計處對於第四季及明年經濟成長率的調整幅度可以得知,在2010年第2季景氣達於擴張之前,其實都是很好的投資佈局時機。
也唯有投資人們都能建立出對於景氣走勢的認知素養,才不會在股市震盪中走錯大方向。
下一篇,筆者將就2009年第三季財報之[選股錦囊]做一介紹,手中有[選股錦囊]的格友也不妨對照看看,自己在2009年第三季財報公佈以來對於選股的看法上是否也有所見略同之處。
[選股錦囊]密碼為:@SuperNote+2009-10+18_the_best_choice_of_prediction# SuperNote+2009-10+18_the_best_choice_of_prediction#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合併報表淺釋-鴻海與權值股為例
註1: SN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簡稱專業版)
註2: 標準版僅提供母公司營收及財務報表之分析)
本文由此開始
經過前一篇合併報表概念的介紹,大家已能對於合併報表所提供的財務透明度有一層深刻的認知。故本文就將以SN PRO工具為實例來介紹鴻海基本面的表現與加入權值股後,鴻海在其中的相對表現。
在時序上,鴻海的母公司財報在10/30公佈較11/16才公布的合併財報為早,因此,拿到母公司財報重點先看季每股盈餘(EPS) 及季股東權益(ROE),特別是季每股盈餘(EPS)若不佳,這份財報就沒什麼可看性。

還好透過SN資料,鴻海的季EPS(2.13元)和季ROE(4.54%),表現上算是勉強還可以了。

不過由於上面這份母公司財報的整理,發現業外的長期投資占總資產的41.94%,於是我們只好把重心放到合併報表去看。
在SN中的分析範圍,把選項移至混合(重複列出),意思是母公司和合併報表一起列出來看。同時,鴻海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故要看財報比較,就要用財報發佈日來查詢,日期則以母公司財報公布期間為主,如圖。

接下來用查詢把資料列出來,這時就要特別注意,合併報表的部份了。
合併資料是公司中文名稱前面加一顆『*』註記的記錄。

由於鴻海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所以在合併營收的實際況狀使無法得知(相關之實質營益率亦同),如圖。
不過至少有合併財報可以做為比較基礎,繼續看毛利率分析(單季)和營益率分析(單季)的部份,合併後的最新一季毛利率為9.01%,較前一季下降0.22個百分點(產品利潤被削減),最新一季營益率則為3.75%,更較前一季下降0.59個百分點,而且從母公司的單季毛利率較合併財報的單季毛利率為低來看,可見子公司的財務才是左右整體鴻海獲利的關鍵。

看到這裡,很多券商就會開始發出『鴻海財報表現低於預期』的評語,媒體也隨處可以這樣的批評,理由就在於此。
要是以上部份表現不錯,我們才會進一步參看『經營效率分析』和『償債能力』及『本期的現金流量』,不然投資人大概會因鴻海合併財報欠佳而開始部份退場。
而鴻海目前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屬於前二大權值股,僅次於台積電,雖然EPS不是什麼佼佼者,不過股權占台股比重具有一定份量,故會左右大盤漲勢。不過權值股在投資上也有某些特點,如短期波動較小型股小。若投資人屬於保守穩健型,在現階段多頭市場中,不妨配置一些績優型之權值股,可以免於股市波動太大的流動性風險,同時也可以隨著景氣穩坐一波多頭攻勢。
接下來的權值股分析上,由於著重的是合併的績效,所以在把SN的分析範圍調整至混合,意思是當公布的財報有合併報表和母公司報表時,則僅以合併報表為分析對象(就不列出母公司報表資料了)。同時在概念股選項上選取『權值股』,如圖 。
另外由於大多數公司都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所以營收分析的相關條件可以不用輸入(輸入也不會起篩選作用),我們可以簡單地把營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負債率等條件放進去,來看看整體的狀況。雖然權值概念股SN僅100家,不過在了解權值股的基本面概況便足了解這些績優的權值股是否具有代表性,同時也是拉抬多頭市場的主力。
單以負債率低於50%以內及季ROE>=5%為篩選條件,共有21家。若在加入營益率成長為條件,則降至12家。其中,以負債由低至高來看季ROE之表現,以聯發科表現最優,立錡次之。而在分析中,鴻海則不在此次的入選名單之中。
註2: 標準版僅提供母公司營收及財務報表之分析)
本文由此開始
經過前一篇合併報表概念的介紹,大家已能對於合併報表所提供的財務透明度有一層深刻的認知。故本文就將以SN PRO工具為實例來介紹鴻海基本面的表現與加入權值股後,鴻海在其中的相對表現。
在時序上,鴻海的母公司財報在10/30公佈較11/16才公布的合併財報為早,因此,拿到母公司財報重點先看季每股盈餘(EPS) 及季股東權益(ROE),特別是季每股盈餘(EPS)若不佳,這份財報就沒什麼可看性。
還好透過SN資料,鴻海的季EPS(2.13元)和季ROE(4.54%),表現上算是勉強還可以了。
不過由於上面這份母公司財報的整理,發現業外的長期投資占總資產的41.94%,於是我們只好把重心放到合併報表去看。
在SN中的分析範圍,把選項移至混合(重複列出),意思是母公司和合併報表一起列出來看。同時,鴻海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故要看財報比較,就要用財報發佈日來查詢,日期則以母公司財報公布期間為主,如圖。

接下來用查詢把資料列出來,這時就要特別注意,合併報表的部份了。
合併資料是公司中文名稱前面加一顆『*』註記的記錄。

由於鴻海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所以在合併營收的實際況狀使無法得知(相關之實質營益率亦同),如圖。
不過至少有合併財報可以做為比較基礎,繼續看毛利率分析(單季)和營益率分析(單季)的部份,合併後的最新一季毛利率為9.01%,較前一季下降0.22個百分點(產品利潤被削減),最新一季營益率則為3.75%,更較前一季下降0.59個百分點,而且從母公司的單季毛利率較合併財報的單季毛利率為低來看,可見子公司的財務才是左右整體鴻海獲利的關鍵。

看到這裡,很多券商就會開始發出『鴻海財報表現低於預期』的評語,媒體也隨處可以這樣的批評,理由就在於此。
要是以上部份表現不錯,我們才會進一步參看『經營效率分析』和『償債能力』及『本期的現金流量』,不然投資人大概會因鴻海合併財報欠佳而開始部份退場。
而鴻海目前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屬於前二大權值股,僅次於台積電,雖然EPS不是什麼佼佼者,不過股權占台股比重具有一定份量,故會左右大盤漲勢。不過權值股在投資上也有某些特點,如短期波動較小型股小。若投資人屬於保守穩健型,在現階段多頭市場中,不妨配置一些績優型之權值股,可以免於股市波動太大的流動性風險,同時也可以隨著景氣穩坐一波多頭攻勢。

另外由於大多數公司都是不公佈合併營收的,所以營收分析的相關條件可以不用輸入(輸入也不會起篩選作用),我們可以簡單地把營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負債率等條件放進去,來看看整體的狀況。雖然權值概念股SN僅100家,不過在了解權值股的基本面概況便足了解這些績優的權值股是否具有代表性,同時也是拉抬多頭市場的主力。
單以負債率低於50%以內及季ROE>=5%為篩選條件,共有21家。若在加入營益率成長為條件,則降至12家。其中,以負債由低至高來看季ROE之表現,以聯發科表現最優,立錡次之。而在分析中,鴻海則不在此次的入選名單之中。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鴻海為例 (含SN PRO版公告)
由於證交所表示,前三季合併財報之公告申報時間可延至本年11月16日,故在近日可以看見財經新聞的財報消息,故現在所看見的財報已經不是10/31前必須公告之母公司財報。
例如:11/9鴻海公布第3季合併財務報表,合併營益率僅3.75%(新聞報導通常會報導成3.8%),遠低於第2季的4.337(新聞報導則是導成4.3%),更低於去年第3季的4.6%,僅比今年第1季的3.66%稍高一些。
為什麼看鴻海的財報之重心要放在合併報表上呢? 這是因為鴻海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全球佈局的結果,相關海外之長期投資高達41.94%,而當我們拿起合併財仔細一看,合併財報真正的長期投資僅4.79%。故這時能左右鴻海母公司獲利的來源除母公司之外,海外子公司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要分析重級權值龍頭股的獲利比較,則合併報表便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不過合併報表總是較慢公佈,而且多半未經會計師簽核,故有會計師簽核之財報較具財務透明度,鴻海合併財報就屬有會計師簽核評語(保留意見)。
若要比較先公佈之母公司財報與後公佈之合併財報之優劣,是非常容易的事,也就是把兩張表報的財務分析數據一併列出,例如比較兩者之單季毛利率,單季營益率,月實質營益率。經營效率分析之相關比率(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當季存貨週轉次數、當季應收款週轉次數)也是要列入比較的要項。還有償債能力相關比率(如負債率、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也是評判的要角,當季現金流量方面更可以透析公司資金的運用是否有透支的情形。
很多地雷公司的五鬼搬運就是從長期投資這裡開始(典型案例如太電案),故合併財報是資深的基本面投資人必須著重的地方。
雖然在政府的努力下,自2008年開始,規定持有子公司股權之公司必須申報合併財報,不過在合併營收方面卻只有採自願公告制度,當然造成很多公司就不公告合併營收了。在鴻海方面,也是不公告合併營收的一例,故造成很多非合併營收數據無法反應到真實營收面,所以合併財報公告之時自然成為了投資注意的焦點。
下一篇將繼續以鴻海為例,並透過SN之合併報表分析功能快速介紹鴻海及所有權值股之基本面分析。
註1: SN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已建置完成(簡稱SN Professional版),提供資深格友使用(必須使用SN滿三個月,且為目前為體驗版之用戶),符合資格之使用者請於本文留言或留言版留言(記得註明SN暱稱),但以SN留言版(即問題反應版)上申請者優先核准。
註2: 新格友,請先申請SN體驗版。
註3: 已申請SN之格友但不符合資格者,需重複登入SN並使用基礎版滿一個月始可申請合併報表之分析功能。
例如:11/9鴻海公布第3季合併財務報表,合併營益率僅3.75%(新聞報導通常會報導成3.8%),遠低於第2季的4.337(新聞報導則是導成4.3%),更低於去年第3季的4.6%,僅比今年第1季的3.66%稍高一些。
為什麼看鴻海的財報之重心要放在合併報表上呢? 這是因為鴻海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全球佈局的結果,相關海外之長期投資高達41.94%,而當我們拿起合併財仔細一看,合併財報真正的長期投資僅4.79%。故這時能左右鴻海母公司獲利的來源除母公司之外,海外子公司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要分析重級權值龍頭股的獲利比較,則合併報表便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不過合併報表總是較慢公佈,而且多半未經會計師簽核,故有會計師簽核之財報較具財務透明度,鴻海合併財報就屬有會計師簽核評語(保留意見)。
若要比較先公佈之母公司財報與後公佈之合併財報之優劣,是非常容易的事,也就是把兩張表報的財務分析數據一併列出,例如比較兩者之單季毛利率,單季營益率,月實質營益率。經營效率分析之相關比率(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當季存貨週轉次數、當季應收款週轉次數)也是要列入比較的要項。還有償債能力相關比率(如負債率、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也是評判的要角,當季現金流量方面更可以透析公司資金的運用是否有透支的情形。
很多地雷公司的五鬼搬運就是從長期投資這裡開始(典型案例如太電案),故合併財報是資深的基本面投資人必須著重的地方。
雖然在政府的努力下,自2008年開始,規定持有子公司股權之公司必須申報合併財報,不過在合併營收方面卻只有採自願公告制度,當然造成很多公司就不公告合併營收了。在鴻海方面,也是不公告合併營收的一例,故造成很多非合併營收數據無法反應到真實營收面,所以合併財報公告之時自然成為了投資注意的焦點。
下一篇將繼續以鴻海為例,並透過SN之合併報表分析功能快速介紹鴻海及所有權值股之基本面分析。
註1: SN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已建置完成(簡稱SN Professional版),提供資深格友使用(必須使用SN滿三個月,且為目前為體驗版之用戶),符合資格之使用者請於本文留言或留言版留言(記得註明SN暱稱),但以SN留言版(即問題反應版)上申請者優先核准。
註2: 新格友,請先申請SN體驗版。
註3: 已申請SN之格友但不符合資格者,需重複登入SN並使用基礎版滿一個月始可申請合併報表之分析功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