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鴻海為例 (含SN PRO版公告)

由於證交所表示,前三季合併財報之公告申報時間可延至本年11月16日,故在近日可以看見財經新聞的財報消息,故現在所看見的財報已經不是10/31前必須公告之母公司財報。

例如:11/9鴻海公布第3季合併財務報表,合併營益率僅3.75%(新聞報導通常會報導成3.8%),遠低於第2季的4.337(新聞報導則是導成4.3%),更低於去年第3季的4.6%,僅比今年第1季的3.66%稍高一些。

為什麼看鴻海的財報之重心要放在合併報表上呢? 這是因為鴻海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全球佈局的結果,相關海外之長期投資高達41.94%,而當我們拿起合併財仔細一看,合併財報真正的長期投資僅4.79%。故這時能左右鴻海母公司獲利的來源除母公司之外,海外子公司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要分析重級權值龍頭股的獲利比較,則合併報表便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不過合併報表總是較慢公佈,而且多半未經會計師簽核,故有會計師簽核之財報較具財務透明度,鴻海合併財報就屬有會計師簽核評語(保留意見)。

若要比較先公佈之母公司財報與後公佈之合併財報之優劣,是非常容易的事,也就是把兩張表報的財務分析數據一併列出,例如比較兩者之單季毛利率,單季營益率,月實質營益率。經營效率分析之相關比率(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當季存貨週轉次數、當季應收款週轉次數)也是要列入比較的要項。還有償債能力相關比率(如負債率、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也是評判的要角,當季現金流量方面更可以透析公司資金的運用是否有透支的情形。

很多地雷公司的五鬼搬運就是從長期投資這裡開始(典型案例如太電案),故合併財報是資深的基本面投資人必須著重的地方。

雖然在政府的努力下,自2008年開始,規定持有子公司股權之公司必須申報合併財報,不過在合併營收方面卻只有採自願公告制度,當然造成很多公司就不公告合併營收了。在鴻海方面,也是不公告合併營收的一例,故造成很多非合併營收數據無法反應到真實營收面,所以合併財報公告之時自然成為了投資注意的焦點。

下一篇將繼續以鴻海為例,並透過SN之合併報表分析功能快速介紹鴻海及所有權值股之基本面分析。

註1: SN合併相關報表之分析已建置完成(簡稱SN Professional版),提供資深格友使用(必須使用SN滿三個月,且為目前為體驗版之用戶),符合資格之使用者請於本文留言或留言版留言(記得註明SN暱稱),但以SN留言版(即問題反應版)上申請者優先核准。

註2: 新格友,請先申請SN體驗版。

註3: 已申請SN之格友但不符合資格者,需重複登入SN並使用基礎版滿一個月始可申請合併報表之分析功能。

3 則留言:

  1. 版大你好 我要申請!謝謝
    SN帳號:aqooaqoo

    回覆刪除
  2. 史老師:您好!!
    我的SN暱稱:小威。
    我要申請,謝謝!!

    回覆刪除
  3. 你好:我要申請
    SN帳號:best11
    謝謝

    回覆刪除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