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高風險高報酬 - 「成長股」完全手冊


從前一篇-經濟成長替代率(營收YOY%)的引導解說,主要是要讓每日盲目尋找飆股卻時常忘記所處風險的讀友,知所警愓。而文中所言的成長股,有什麼樣的風險特徵呢?你買進的飆股,最終會只是曇花一現的成長股嗎?為此,筆者認為投資人應該有義務仔細對成功的成長股建立認知。


什麼是成長股?


依照價值投資始祖 - 班傑明.葛拉漢晚年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中的定義,成長股(盈餘成長型股票)是指其過去每股盈餘成長率遠高於一般普通股,而且預期未來仍將如此,完美的成長股其每股盈餘未來十年內至少成長一倍。

依照現代投資之父 菲力浦.費雪在超級潛力股」(Common Stocks & Uncommon Profits & Other Writings)一書中的描述成長股是指營業收入與淨利逐年成長且遠遠高於產業整體水準的公司,無論規模大小,管理者有決心帶領企業繼續成長。盈餘成長則期待10年內可以成長2倍或更多。


二位價值投資之父的觀點-短評

 

葛拉漢先生認為投資者面對成長股必然遭遇二種難處,除了本益比太高之外,其次便是投資人經常對成長股的未來做出誤判。同時在其早期的實證研究中,發現成長股投資組合的最終投報率仍不敵大盤指數,而奉勸積極型投資人不須執著於成長股。


所幸成長股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 (Philip A. Fisher) 為成長股的剖析提供了出路,在其著作「非常潛力股」一書中,費雪面對了許多小額資金散戶的求助,認為小散戶投入於常年可以配發股利的價值型的標的,其實是費時且微不足道的收入。唯有發掘成長股集中資金並長期持有才能使小額投資變成20倍甚至500倍的相對收益。不過費雪先生開宗明義便撇開小型的成長股,認為小型成長股財力不足,難以抵禦景氣的空頭循環。此外費雪果斷地認為極具潛力的成長股(如IBM)是無法透過價值投資的方法發現的,因為絕大多的關鍵性價值因素潛藏在質化特質中(註1)而非量化的會計數字中。換句話說,無形的價值必須透過慧眼才能提早於所有投資人之前發現(打聽證實的過程其實是相當費時的),然而判斷必須非常精確,一旦看錯,投入的資金將血本無歸


比較筆者長期的實證研究,個人認為造成葛拉漢的成長股實證研究結果未如理想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即美股僅於季度終了公布財報,該季期間並未公布每月營收為何重要呢? 因為一季內葛拉漢研究成長型投資基金所列的120多檔標的,仍無法及時掌握當月的數據變化,致使觀察期間股價出現波動仍要被迫持有至財報公布,其間營收成長不佳的消息已於內部人間流傳,但是身為外部人卻得不到消息即時調整。此為有別於台灣之國情

 
至於費雪對成長股的見解,已是相當精闢獨道,唯獨此翻成長股的發現過程實非常人可為。這麼說的原因有二。第一,一般常人取得該公司資訊的管道不論是真實性或完整性皆有侷限性,縱然如費雪所言,每一個關健要素都有途徑可取,但這仍然是一椿耗時費力的工程,更何況口頭資訊在不同情緒的被詢問者身上將呈現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此更不用說全面性取得市面所有的有價值情報而逐一評估。第二,依費雪所言,投資人對於中意的成長股,仍然需要持續追蹤,然後反覆十五項的要素檢查,若這十五項內容仍在滿意水準,則沒有停損的必要,不過費雪認為,為了確認自我眼光是否有誤,仍必須因應股價出現回挫之時重新檢查,必要之時仍必需適時承認錯誤而儘早停損,很顯然這十五項要素在某些時機點上是無法被有效執行。


二位價值投資之父的觀點-貢獻


二位大師的立場很顯然是壁壘分明,但是我非常感謝這兩位大師用畢生餘力幫咱們這些後生晚輩闡述了這二大範疇的可行性分析。說是壁壘分明其實二位大師在價值的立場其實是有共通性的,這與史導客個人在十年來的系統化實證道理其實相通。也就是說投資的關鍵乃在於價值實現的過程,不論是葛拉漢的顯性價值循環重複實現的道理,或費雪的隱性價值於未來必將實現成顯性價值的道理,都在闡述唯有「價值創造」才是值得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結合損益平衡角度的營運成長觀點


比對完二位大師的觀點,依成長股的理想示意並結合實務風險 - 從營業收入和「損益平衡」角度視之,筆者將之繪製成圖以助於讀者了解,這也是投資成長股大家未來將面臨的實際遭遇示意圖。

 


上面這張圖的用意是在說明成長價值」這兩大主題在微觀角度下的差異,微觀若不明,則遭遇後必成為難題。或許讀者您已在投資界行之有年,但是這個觀點若能再突破,則將如虎添翼。

 
在新科技或新領域的年代裡,咱們不用自己去找投資標的,媒體便會把投資訊息傳播到對投資充滿熱度的投資人耳裡。縱然小散戶敏銳度根本無法跟獵犬相比,但是許多人在一開始幾乎都堅信自己也能搭上投資成長的列車。不過若是你也是透過媒體得新科技產品的投資訊息,同時也做了簡單的基本功課,或許您也早已進場買了人生中第一張股票。不幸的,好事多磨,壞事連莊!當你興致沖沖,股價大漲之後,你接下來一定也會如同之前媒體的敍述一面倒,對投資大未來展現樂觀態度,猶如上圖中淺藍色的的營業收入的預期。可是不幸的,才剛進場,天外來了一根不如預期的第九月的營業收入(深藍色),而你的熱情必然依舊不減,可是危險通常就從這裡展開。此時,市場上超額投資客(如100%資金或50%融資)因承受壓力太大,早已於當日出售了大多數持股,而一些技術面的短線投機客又陸續因線性轉弱也出脫了持股,而此時內心最脆弱的人,可以說就是沒有堅定想法的散戶,故接下來必定是這種人在出脫持股,最後股價終於穩定下來了,你才發現每一次的停損,有看錯,也有看對,於是對自己就更沒有信心了,對吧!其實這種情況是有破解方法的。方法就介於葛拉漢和費雪這兩位大師他們各自中心觀念周圍的灰色地帶-成長股的損益平角度的營運成長觀點


成長股的損益平衡觀點,簡易的說,就是將一家公司由成長股蛻變成價值股的漸進式過程,用放大的角度來察探。在筆者所繪製的圖中,該公司的營運在第四月份後進入損益平衡,而投資人介入的月份通常是在第八月份(財報公布,獲利數字大好)

,這時只看財報獲利數字,或沒有再進一步視察公司前景和內部管理的投資人就有過度投資的風險。但是假設您在此時採用了史導客接下來所採行的方法,或許情境就會有些改觀。在本人多次遭遇此種情境時,我用損益平衡觀點找出了過去該公司近一次損益平衡的季度營收總額,若有二次以上的參考數據,做為季度營收底限則更佳。接下來咱們過往熟悉的單月業內每股稅前盈餘(此即月實質營益率)除了可以估算每月有多少利潤,也能以價值評估角度合理估算出股價(即10倍的單月業內每股稅前盈餘),在對比葛拉漢對價值股的訂價上,葛拉漢則是採合理本益比 = 8.5 + 2 * 預期成長率,與筆者的多年觀察結論巧妙地接近。用這個損益平衡的概念來觀察持股標的,即可在營收公布當下斷定自己的風險是否介於臨界點之上,若風險拉高到形成30%以上的潛在虧損仍應先退出市場,而風險降低至潛在利潤上升50%以上,則是適時的介入點

 

保護持股安全的法寶


有了上述的風險放大觀點,再搭配認知明確的營收YOY之趨勢,即來月持股的警示燈,不過只有營收YOY之趨勢觀念仍嫌不足,應將營收YOY之趨勢轉換成明確的景氣位置中文說明,並就數據化後的淡旺季推算來月估算營收,並轉換成來月的景氣位置中文說明以為明確的安全警示燈,若景氣位置轉弱則應減持,這些簡易且明確的景氣位置換算與趨勢推估與現實必然非常接近,而且大多數市場人士卻不易做到(SN己有實際做法請參見下圖)。完成以上工作,投資人便能在一個極為低度風險和穩定向上的價值投資之路上亦步亦



曇花一現的成長股

 
如同費雪所言,成長型公司的管理者不能只有憑藉運氣,還要有實力」加持,非此二者不能成事。只有憑藉運氣而成長的公司,將來必淪為曇花一現的成長股。或許投資路上有較多的機會遇上運氣好的公司,但是投資人要從中找出實力」型的公司,則不能只憑藉運氣,持股閒暇之餘不妨運用費雪觀點,適時地把沒實力的公司剔除,才是優秀的現代投資人。

 


註1:費雪提供的符合成長股關鍵性價值要素共15點(七大面向)

產品面

1 公司是否有市場潛力充分的產品或服務 

2:舊產品線潛能殆盡時,是否有決心繼續開發具潛力的產品或製程 

3:以公司規模論 研究發展的成效如何?

銷售面

4: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團隊?

5: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公司以什麼行動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團隊和諧

7: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理想?

8: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是否很好?

管理控制

9: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是否具足?

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控制是否理想?

產業競爭力

11:在所有競爭者中,公司是否具有相對突出的競爭層面?

股東至上

12: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獲利展望?

13:在可預見的將來 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而傷害了原股東預期成長所獲得的利益?

誠信面

14: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

15:管理階層的態度是否誠信正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