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5.公司帳目的成果-損益表及其衍生指標

損益表乃是顯示出公司在一季或半年或全年營收結果的損益狀況,講白一點就是:『這期間賺多少錢?』。而這個計算這個數據必須經過會計的分錄、過帳、試算、調整、結帳及損益表編製等程序(有空可以複習一下會計原理),才稱得上是反應真實情況的數據。

過去筆者曾寫過[基本素養-解讀損益表(馬步篇)]及[基本素養-解讀損益表(強化篇) ],不妨回頭看一看,有助了解損益表的真假面具。拿到會計師簽核過的財報時,只要簽核意見為[無保留意見],或[保留意見]但是在可允許的範圍內,我們可以暫時假設財報是正常的,不過合理懷疑的工作才正要開始。

大部份投資人拿到財報時,第一件關心的事是,賺了多少錢。細心一點的人會將過去幾季的財報資料拆成以季為單位,進一步關心公司的經營實力和獲利能力是否出現衰退。謹慎一點的投資人會更進一步了解公司財務體質是否健康。

依損益表的「損」可切割為四大結構1.銷貨成本(直接成本),2.營業成本(間接成本),3.業外損益,4.所得稅額等四大項。「益」的部份主要來自於每月的「銷貨淨收入」(或稱為營業收入)。

其中銷貨成本和營業成本乃是經營業內的必然開銷,銷貨成本會隨著公司銷貨規模放大而逐漸變小,所以當公司銷貨規模達到損益兩平階段時,接下的銷貨就會產生規模經濟。而銷貨成本主要的考量為原物料或零件等半成品的價格,而原物料的價格起起伏伏,故設立具經驗的採購單位在景氣轉好之前提前備料是很有必要的,當營業收入成長,而銷貨成本未跟著顯著成長時,表示公司的庫存管理是值得讚許的,而(營業收入-銷貨成本)/營業收入*100%,在財務分析上稱之為毛利率,如果未來的營收持續放大,表示毛利率有機會持續成長,代表公司未來的獲利也會向上。毛利是因銷貨賺進來的利潤,但是要產生這些利潤之前,會有一些間接支出的費用,如:員工薪資、研發費用、廣告費、租金、水電費、出差費、交際費、職工福利、員工分紅…的支出,叩除這些間接的營業費用之後的餘額,才是本業真正的經營成果,會計學上稱此餘額為營業利益,而(毛利金額-營業費用)/營業收入*100%,在財務分析上稱之為營業利益率(簡稱為營益率)。對於一家成長型的公司來說,當景氣變好時營業收入會成長,毛利率及營益率也就會同步成長。所以避免公司操弄財務報表的根本之道是:兩個比率一起看,特別是看到毛利率有成長,而營益率沒跟上的公司,更要提高警覺。

接下來,損益表上會列出:營業外收入及損失,意即與本業無關的轉投資事項,正面思考我們稱之為多角化經營,負面思考我們稱之為不務正業,端視轉投資的事項而論。如果轉投資目的有利於公司的垂直整合,例如鴻海跨足網通廠建漢及鋰電池廠新普等舉動,讓轉投資事業越來越大,每次發佈財報時總是能看出業外貢獻的驚奇之處。相反的,如果公司的業外部份只是短期性地買進外滙或股票套利,或賣掉公司資產,這種非持續性的獲利入帳時,保守型的投資人就不會給與長期買進的評等。綜合來說,除非業外的公司是上市櫃公司,否則業外部份的收益仍然不是投資人的最愛,差別就在於:被投資公司財務的透明度不佳。

到這裡,損益表的收入已經結算完畢,只差繳稅部份,就可以得到本次財報的每股稅後盈餘。至此我們把稅前淨利和稅後淨利公式列出如下:

稅前淨利=營業利益+業外損益
稅後淨利=稅前淨利-營利事業所得稅

我們再把這兩個金額除以營業收入*100%,就可以得到稅前淨利率稅後淨利率,當然我們由稅前淨利的結構可以得知,稅前淨利率-營益率=業外淨利率。業外淨利率單獨分析並無法立即確認問題點,比較好的方法是和資產負債表的長期投資一項共同來比較,主要是考量業外之長期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太大時(超過30%以上),而且逐季成長,而且業外淨利率碰巧出現虧損時,就是警訊了。

最後稅後淨利率,因為已是最終結果,故不妨直接參看每股稅後盈餘(即EPS),因為EPS的高低會直接左右股價,而評鑑股價是否昂貴的指標,有兩個,一為本益比,一為股價淨值比,其中的本益比公式為,本益比=股價/EPS,評鑑本益比是否過高有兩大客觀方向:一個是跟自己的過去比,一個是跟同業的現在比,這部份在本益比之極致實務一文中將詳細介紹。從客觀的分析角度來看,EPS的實用之處,並不在於全年將會賺多少錢,而是在於每季各已賺多少錢,股價除了會反應這季的獲利是否高於前一季,也會反應最新全年EPS賺了多少錢。故最近一年更新後的全年EPS才是計算本益比的基礎,所以如果最近四季的獲利低於前一次最近四季的獲利,則在沒有其他利多的刺激下,股價也不容易將向上修正。

當然在這個時候,腦筋動得快的投資人,就會想到,如果能在財報未公布前先將業內的獲利預估出,則事先評估以業內為重心的公司,就可以成為月營收公布時的預估未來財報的推估依據,於是筆者提出了-月實質營益率,請參考[論月實質營益率]。月實質營益率意即是計算當月業內的每股實質獲利(不含業外),有了它之後,我們可以預估財報更新之後的本益比,如果預估之本益比落到了歷史的相對低的區間,表示投資價值浮現。而找最具投資價值的公司,單就損益表來看,一定是營收正成長,毛利率及營益率同步創新高,業外淨利率為正數,還有EPS逐季走高和月實質營益率是同業中的第一名等等。

而關於經營實力和財務體質等指標則有賴[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輔助了。

2 則留言: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