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有益於投資人建構投資的原始觀念(六)-價值發現的過程二(續)

本文撰寫目的意在補充前文
(線圖來源:超級筆記本。)

由於前文目的在指出景氣線與股價多頭發起具高度關聯性,但是在解釋股價合理價位或是判斷合理股價位置乃有不足,而這不足之處,應委由價值分析之功能代勞,而代勞之工具就非本益比區間帶莫屬了。

延續前文,咱們來看看將前文所指的三家公司(和碩,廣達,英業達)的本益比區間,同時為了充份表達其與YOY的關係,所以筆者將之併列於同一張圖表中(使用超級筆記本專業版用戶皆可於本益比區間帶中使用該圖)。

首先,先來複習一下和碩的問題:

『和碩股價開始走跌,則是公司營收YOY值跌破10%開始(進入低姿趨緩階段,與台股2011年也是進入低姿趨緩階段股價走跌正好相呼應),可是到了10月10日,該公司股價卻又開始反彈了(這個原因是另一個重大的基本面因素,本文稍後將再述)。』



那麼再來看看下面這張本益比區間的圖:


從上圖筆者也標記了造成和碩股價有支撐的原因:

第一點是11.12公布財報,本益比區間帶往上提升,即獲利更上一層樓。

第二點是11.21股價觸擊一年當中價值投資最低風險水位(9倍),價值投資時機浮現。因之股價墊高了。

至於和碩股價為何不能於11.12公布財報之後立即反彈呢?筆者認為該公司,景氣線仍在趨緩中(YOY未達10之上),這對投資人進場具有負面隱憂,進而延緩了反彈的時機。

本益比區間帶真的管用嗎?咱們再來看:廣達。同樣地,咱們先複習一下廣達的問題:

『廣達實屬狀況悲慘的公司,全年營收成長實屬衰退 ,無庸置疑,其最差YOY出現在3/10營收公布時,可是股價在3/29之後才開始有明顯跌幅(這問題很明顯的與前述問題相同,一樣稍後一併說明)』



那麼再來看看下面這張本益比區間的圖:


若就同業比較的角度來看,筆者是沒機會投資該公司的,因為就該圖來說,3/29廣達公布財報,顯示財報獲利不佳,本益比區間向下修正,而且當時景氣線數據仍顯示向下,市場悲觀氣氛濃厚,讓股價也快速向下走低,直到景氣線在4.9營收公布出現回升,股價才逐漸穩在最低本益比10倍的位置上。所以一樣是本益比區間帶告知了投資人廣達股價可能修正的訊息。

再來看前一文中最後一個問題:英業達。同樣複習一下前一文的問題。

『不過您是否有注意到,英業達股價站上28元,股價就站不穩了呢?其實這問題與筆者留下的伏筆均是同一道理』。



筆者直接用圖來回答問題:

看完了,以上的回答後,筆者順道結論以下內容

結論:應注意事項,
1.保守者的價值投資時機浮現大多在財報公布時,若觸擊本益比區間帶相對較低水位,同時景氣線翻揚向上,股價很容易往上走。

2.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也就是市場對這個產業的前景是一致性抱以樂觀的態度。這一點是筆者認為在確認所有數據後,最應該持續觀注的一個大重點。
3.本益比區間帶的最低水位是浮動的,並非固定不變,故並非股價觸碰該線即可反彈,反而是眾多市場投資人均意識到該時機具有投資價值才能致使股價反彈,故該線在本益比區間帶中其提示效果重於實質效果。

4.不能一味單獨使用景氣線,須搭配本益比區間帶使用,才能進退有序。

看完了以上文章,是否就能開始做投資呢?筆者認為,如此功力,只是比劃招式,內功尚須加強,那麼內功是什麼呢?其實正是遇到同樣趨勢的景氣線,一樣的本益比區間帶,應如何挑選標的物的問題,也就是『質』的分析,這個質,應提重點放在價值的『質』上,待續..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有益於投資人建構投資的原始觀念(六)-價值發現的過程二

(線圖來源:超級筆記本。)

閱讀本文時,請熟記景氣循環的六個階段:蕭條,復甦,成長,高原,趨緩,衰退。

從前文整理完整體經濟走勢和其中個別產業的走勢後,咱們已知整體景氣的趨勢只有一個,但是個別產業之個別景氣在這個趨勢當中,卻是強弱不一,有時候景氣位置也會不同(例如:『電腦及週邊設備業』,2011年落入了衰退期,而同期間的大盤卻還在低姿態的趨緩階段)。或許咱們仍可以將此種個別產業的衰退期現象,解釋為另類的趨緩,但是更重要的是,市場是如何給予該產業一個公道的價格(股價)。

同樣地,在每年元月的時候,常常因為農曆春節因素(有時春節落在元月,有時落在二月),而導致元月份的營收YOY%出現幅度較大的落差。像2013年元月,這種暫時性的YOY成長,其實就需要用1月和2月合計之後的YOY來看才是客觀地。不過2013年的營建業就確實出現了成長的狀態,或許是2013年IFRS(國際會計準則)實施導致營建業者改採完工入帳法所造成的現象。不過既然現象已出現,咱們也一樣地,要站在市場是如何給予該產業一個公道的價格(股價)的立場來看待此種現象。

故本文將從各別次產業與各別公司的景氣循環的角度來看股價與景氣的關係。

撇開統計學計算相關系數的複雜數字,咱們直接用線圖對照的方式來看這兩條線性的走勢關係。先猜猜看,會是你心目中認為的那個樣子嗎?

首先,咱們先以『電腦及週邊設備業』來切入主題。

『電腦及週邊設備業』,筆者統計上市櫃該產業目前占106家,營收占上市櫃公司營收比重為19.76%(2013年全年營收為56344.18億元),是台灣上市櫃公司中比重最重的大產業。其中筆記型電腦製造為第一大次產業(2013年全年營收為44683.97億元)約占80%的權值(不敢相信吧,才11家公司,就有如此份量)。



上圖中,灰色線代表『電腦及週邊設備業』的景氣線,而紅色部份,則為『筆記型電腦製造』的景氣線。您不妨仔細看看,其實『筆記型電腦製造』並不是『電腦及週邊設備業』中最沈重的次產業,因為『筆記型電腦製造』的景氣線在過去幾年來,均落在『電腦及週邊設備業』的景氣線上方;換句話來說,最沈重的反而是『筆記型電腦製造』之外的次產業們(是誰呢?我認為都是與『筆記型電腦製造』相關,且未能及早跨出這個領域的,您說呢?)。

好吧,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如果景氣線如此,公司的股價會是如何呢?剛好筆者手邊已有上述11家『筆記型電腦製造』廠商過去一年來的營收資料,如下:



先來看下面和碩的近一年來股價和景氣線的關係圖(實線為股價,虛線為該公司的景氣線)。



乍看之下,兩者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不過大家可別忘記,2013年對和碩而言,其表現其實遠優於同業平均表現,因為它還在營收YOY%為正值的趨緩階段,而整體『筆記型電腦製造』卻是在營收YOY%為負值的趨緩階段。在2013年前初時,公司營收YOY值仍在45%的高姿趨緩階段,因為台股大盤在高姿趨緩階段股價也是上揚的,請參見下圖2010年階段。



而和碩股價開始走跌,則是公司營收YOY值跌破10%開始(進入低姿趨緩階段,與台股2011年也是進入低姿趨緩階段股價走跌正好相呼應),可是到了10月10日,該公司股價卻又開始反彈了(這個原因是另一個重大的基本面因素,本文稍後將再述)。

為了證明這現象是否為普遍存在,我們在拿規模排名第二的廣達來看看。



由於廣達實屬狀況悲慘的公司,全年營收成長實屬衰退 ,無庸置疑,其最差YOY出現在3/10營收公布時,可是股價在3/29之後才開始有明顯跌幅(這問題很明顯的與前述問題相同,一樣稍後一併說明),而且跌至60元附近股價就有支撐,而到了12月營收公布,營收YOY又往上升,股價也順勢向上修正。整體看來廣達股價的表現與營收YOY的表現明顯正相關。

最後咱們來看另一家營收表現優異的英業達。



從這家公司的表現,我想,答案應該很明顯了:營收YOY逐月成長,股價也向上修正,而且兩者關係是高度正相關。不過您是否有注意到,英業達股價站上28元,股價就站不穩了呢?其實這問題與筆者留下的伏筆均是同一道理,下一篇時筆者再告訴您囉。

其實不是筆者愛吊大家胃口,只是希望藉機看看聰明的您是否也看出了了這個基本面的眉角了呢?

所以本文對基本面的貢獻,正是對於想要來此取經的同好們有所交代的一篇重要文章吧。(如果您閱讀到此,感覺很有收獲的話不妨按個『g+1』吧)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有益於投資人建構投資股票的原始觀念(五)-價值發現的過程之一

 

(線圖來源:超級筆記本。)

 

一篇從整體股市的結構性循環中,咱們看到了市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而且從台灣加權指數在『立春』之後的階段,漲勢最有效率;『立夏』之後的階段股市仍然前仆後繼,『立秋』之後的階段延續的時間相對較久,『立冬』的階段跌勢最猛,而『冬至』階段反而是最適合酌量部局的最佳時刻。

 

用這個循環來搭配投資時機看似極有效率,倘若將這個觀念套用在大產業中或次產業中,甚至是個股當中,收效是否相同?

 

還好筆者經過10多年來的深入觀察,手中已有足夠的樣本來看這一現象,咱們今天就開門見山地來看看-是否也一樣應驗於產業及個股。

 

閱讀本文前,首先應先了解產業之階層分佈觀念:

 

 

台股上市櫃公司基本上是由29個大產業所組成,大產業中又由多個次產業所組成,各個次產業中又包含一家到多家公司。假設:『前文的循環性結構同樣也會出現在產業及個股的循環性結構上』。但事實會是如此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為了讓事實更有說服力,咱們就以整體台股各產業的特徵來進行,並就特徵其中的特徵來粹取資料,也就是完全依實際論述的遭遇分析及結論。

 

首先,要看的第一張圖是把2008年元月至目前(201312)為止,29大產業的營收YOY走勢全部列出,同時也將前文的整體上市櫃營收YOY走勢一併列出以為對照。


各別大產業與整體上市櫃走勢比較圖

在上圖中,各產業YOY的高低雖有不同(趨勢中仍有部份產業走勢短暫出現反向,但長期而言仍會趨近於整體台灣區營收YOY),但是感受上整體趨勢與各產業關係十分的密切。為了讓線圖可以更清楚的看見,筆者把占台灣營收占比最大(19.8%)的『電腦及週邊設備業』營收YOY拉出來看,同時也把整體上市櫃營收併列。

 

2008年-2013年電腦及週邊設備業景氣走勢


         上圖呈現出來的走勢就有些許的差異了,也就是大轉折點雖然一致,但是有部份差異。


第一個差異是『走勢幅度』不同,例:20092 月之後的復甦力道,電腦及週邊業比整體上市櫃的走勢還陡峭。


第二差異是『高低的位置』不同。20092 月的YOY低點,電腦及週邊業YOY -19.05%(較高),而整體上市櫃為 – 29.6%。而且2011年的電腦及週邊業YOY為負值(出現衰退),而同期間整體上市櫃YOY卻還是趨緩年。


接下來的這張圖則是筆者認為最接近整體上市櫃走勢的一張圖,產業別為電子零組件業,但是其營收占比卻只有4.6%,並非營收占比最大的產業

 

2008年-2013年電子零組件業景氣走勢

上二張圖都是外銷型產業,接下來,我們看看內需型產業-建材營造業,營收占比為1.4%其中七成為營建業


2008年-2013年建材營造業景氣走勢


以個人觀點,內需型房產完全沒有外銷色彩,雖受整體市況影響,但是相關系數不大;就上圖來看,不論景氣是好是壞,其衝擊均不大,反倒是到了2012年,因政策打房,造成明顯哀退跡象,但是隔年(2013),即IFRS實施的第一年,反而彈幅更兇。

 

筆者再拿另一個內需型產業-汽車工業來對照。


2008年-2013年汽車景氣走勢


順道也將前圖一併放進來比較一番,原來車業的市況與營建業走完全不同的路,而且幅度比較像是外銷類股,這倒是出人意料;在景氣衰退初期,似乎較全體上市櫃更弱,在2011年時,還二度出現成長期,不過2013年就沒有像營業出現明顯的成長市況。

 

反倒是接下來要看的產業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金融保險業,營收占比6.3%,七成為金控業。其成長趨勢常與大盤不同調。


2008年-2013年金融保險業景氣走勢

其成長的趨勢特點,1.景氣衰退時,反而成長;2.景氣成長時,反而衰退;3. 趨緩階段,反而易提前變弱;4.轉強時景氣多在衰退或趨緩階段。


造成金融業走勢與大盤不同調的原因,筆者認為與企業資金需求有關,當景氣將變差時,企業反而需要預備充足資金,以因應寒冬。而到了成長階段,企業自有資金充裕,反而無借貸資金的需求。看起來,金融業倒是像個景氣的調節閥,具有預告景氣走勢的指標意義。


看完以上說明,筆者簡單總結出以下小小觀念:


1.你想的,不一定和事實相同吧

2.透過整理,你一定可以發現一些建設性的線索

3.持續追蹤景氣,不一定能讓你投資賺錢;但是若要投資不賠錢,一定要追蹤景氣

4.個別價值發現的過程,可能隱藏在這些資訊當中。

 

其餘大產業就不再贅述,想看的讀者就自行申請SN查看囉。

由於接下來的次產業和個股的價值發現文章段落將稍長,咱們先休息一下,期待下一篇精彩的內容。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