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有益於投資人建構投資股票的原始觀念(五)-價值發現的過程之一

 

(線圖來源:超級筆記本。)

 

一篇從整體股市的結構性循環中,咱們看到了市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而且從台灣加權指數在『立春』之後的階段,漲勢最有效率;『立夏』之後的階段股市仍然前仆後繼,『立秋』之後的階段延續的時間相對較久,『立冬』的階段跌勢最猛,而『冬至』階段反而是最適合酌量部局的最佳時刻。

 

用這個循環來搭配投資時機看似極有效率,倘若將這個觀念套用在大產業中或次產業中,甚至是個股當中,收效是否相同?

 

還好筆者經過10多年來的深入觀察,手中已有足夠的樣本來看這一現象,咱們今天就開門見山地來看看-是否也一樣應驗於產業及個股。

 

閱讀本文前,首先應先了解產業之階層分佈觀念:

 

 

台股上市櫃公司基本上是由29個大產業所組成,大產業中又由多個次產業所組成,各個次產業中又包含一家到多家公司。假設:『前文的循環性結構同樣也會出現在產業及個股的循環性結構上』。但事實會是如此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為了讓事實更有說服力,咱們就以整體台股各產業的特徵來進行,並就特徵其中的特徵來粹取資料,也就是完全依實際論述的遭遇分析及結論。

 

首先,要看的第一張圖是把2008年元月至目前(201312)為止,29大產業的營收YOY走勢全部列出,同時也將前文的整體上市櫃營收YOY走勢一併列出以為對照。


各別大產業與整體上市櫃走勢比較圖

在上圖中,各產業YOY的高低雖有不同(趨勢中仍有部份產業走勢短暫出現反向,但長期而言仍會趨近於整體台灣區營收YOY),但是感受上整體趨勢與各產業關係十分的密切。為了讓線圖可以更清楚的看見,筆者把占台灣營收占比最大(19.8%)的『電腦及週邊設備業』營收YOY拉出來看,同時也把整體上市櫃營收併列。

 

2008年-2013年電腦及週邊設備業景氣走勢


         上圖呈現出來的走勢就有些許的差異了,也就是大轉折點雖然一致,但是有部份差異。


第一個差異是『走勢幅度』不同,例:20092 月之後的復甦力道,電腦及週邊業比整體上市櫃的走勢還陡峭。


第二差異是『高低的位置』不同。20092 月的YOY低點,電腦及週邊業YOY -19.05%(較高),而整體上市櫃為 – 29.6%。而且2011年的電腦及週邊業YOY為負值(出現衰退),而同期間整體上市櫃YOY卻還是趨緩年。


接下來的這張圖則是筆者認為最接近整體上市櫃走勢的一張圖,產業別為電子零組件業,但是其營收占比卻只有4.6%,並非營收占比最大的產業

 

2008年-2013年電子零組件業景氣走勢

上二張圖都是外銷型產業,接下來,我們看看內需型產業-建材營造業,營收占比為1.4%其中七成為營建業


2008年-2013年建材營造業景氣走勢


以個人觀點,內需型房產完全沒有外銷色彩,雖受整體市況影響,但是相關系數不大;就上圖來看,不論景氣是好是壞,其衝擊均不大,反倒是到了2012年,因政策打房,造成明顯哀退跡象,但是隔年(2013),即IFRS實施的第一年,反而彈幅更兇。

 

筆者再拿另一個內需型產業-汽車工業來對照。


2008年-2013年汽車景氣走勢


順道也將前圖一併放進來比較一番,原來車業的市況與營建業走完全不同的路,而且幅度比較像是外銷類股,這倒是出人意料;在景氣衰退初期,似乎較全體上市櫃更弱,在2011年時,還二度出現成長期,不過2013年就沒有像營業出現明顯的成長市況。

 

反倒是接下來要看的產業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金融保險業,營收占比6.3%,七成為金控業。其成長趨勢常與大盤不同調。


2008年-2013年金融保險業景氣走勢

其成長的趨勢特點,1.景氣衰退時,反而成長;2.景氣成長時,反而衰退;3. 趨緩階段,反而易提前變弱;4.轉強時景氣多在衰退或趨緩階段。


造成金融業走勢與大盤不同調的原因,筆者認為與企業資金需求有關,當景氣將變差時,企業反而需要預備充足資金,以因應寒冬。而到了成長階段,企業自有資金充裕,反而無借貸資金的需求。看起來,金融業倒是像個景氣的調節閥,具有預告景氣走勢的指標意義。


看完以上說明,筆者簡單總結出以下小小觀念:


1.你想的,不一定和事實相同吧

2.透過整理,你一定可以發現一些建設性的線索

3.持續追蹤景氣,不一定能讓你投資賺錢;但是若要投資不賠錢,一定要追蹤景氣

4.個別價值發現的過程,可能隱藏在這些資訊當中。

 

其餘大產業就不再贅述,想看的讀者就自行申請SN查看囉。

由於接下來的次產業和個股的價值發現文章段落將稍長,咱們先休息一下,期待下一篇精彩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asyReadMore##

[推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