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頭霧水踏入股市,直到弄清楚什麼叫做EPS(一開始還弄不清楚投資機構是怎麼預估EPS)、營業利益(有一陣子與稅前淨利還混在一起了)、股東權益報酬率(一開始還誤以為是投資報酬率),當過散戶都有過這樣的年輕歲月,誰叫「人不癡狂枉少年」,正因過去的青春歲月才造就了今日的史導客,真是感謝過去大學時代的經濟學老師-葉銀華(目前在投資界也算是名人),還有統計學老師-徐銘傑(大學時錯過了他的投資學),還有以往聽過的諸多沒有牌照的老師的失敗經驗,讓筆者有機會重拾商學院的課本,還投資一個本來面目。
個股的損益表不僅提供公司獲利的方針,向上彙集統計之後,就成了產業趨勢和景氣走勢的關鍵數據。資產負債表,不僅是筆者的最愛,過去華倫.巴菲特天天翻閱的也是這張表,就連華倫.巴菲特的導師兼老闆-葛拉漢也精通此一門道,為此還在美國大學內開設過投資課程。現金流量表是所有作帳高手的照妖鏡,有了它,公司當期現金如何被運用則一一現形。把上述三張表的精神融合起來互相比對,各家公司基本面就變成了一則小小的故事書,生動而且活潑。看著真實故事的內容,創業家可以體會創業維艱,投資人可以找到比定存更好的標的,讀者可以在一旁聽分析師口沫橫飛也不覺得厭煩。其魅力正是背後隱含的「知識性」。
結合到美國總體經濟,常常可聽到「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非農就業人數」、「消費者信心指數」、「耐久財訂單」、「北美半導體B/B值」(訂單/出貨比) ;結合到台灣的總體經濟常常可以聽到「出口貿易統計」。這些數字之所以重要主因是資料夠即時,同時也是與損益表向上彙集統計後的總經結果做多角度觀察的另類參考,筆者運用後的感覺可以用「一針見血」及「獲益非淺」來形容,意思是大盤的漲勢,每月初時皆可被提前預估。
再者,全球三大重量級資產,大概可以分為「美元」、「原油」及「黃金」,美元好比是國際現金,景氣轉差時,「原油」消費變少,出售「原油」握有美元,變成油商的策略。景氣轉好,「原油」消費變多,油商抛售美元握有原油就成了自然現象。一旦通膨失去控制,原油暴漲,大量美元貶到家家恐懼戶戶驚慌,黃金就會變成避險標的。
所以景氣決定美元走勢,美元決定原油走勢,原油決定原物料走勢,原物料走勢一出各國央行見國內通膨現象再起,故決定利率走勢,於是景氣循環不已,至此投資的精神與架構已歷歷在前,散戶自然可以蛻變成行家,財富命運自然可以改變,故基本面分析的附加價值如何?我只能說:「很便宜,但是鐵定要付出心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